从村口的矛盾排查台账,到镇信访办的“阳光受理窗口”,从产业基地的工资结清证明,到群众手中的信访答复意见书——在秀山县宋农镇,信访工作正从“经验化解”转向“法治引领”,用一套全流程闭环式法治体系配资信息与市场分析平台,把矛盾化解在萌芽,把诉求解决在基层,让群众感受到“信访有门、诉求有应、权益有保”的踏实。
\n源头筑基
\n用“精准排查”织密矛盾“防控网”
\n“信访问题,防比治更关键。”宋农镇党委书记邱立杰说,该镇将源头防控作为信访法治化第一环节,构建“镇—村—组”三级矛盾排查网格,聚焦土地流转、邻里纠纷、劳资关系等高频领域,每月开展“拉网式”排查,形成“问题清单+责任清单+时限清单”,确保“小事不出组、大事不出村、矛盾不上交”。据统计,今年1-8月,宋农镇开展矛盾排查16次,化解各类矛盾76起,化解率达98.7%,其中重点领域矛盾占比超60%,未发生一起因排查不到位引发的集体上访。
\n受理规范
\n以“阳光流程”打通诉求“直通车”
\n为规范受理流程,该镇设立“一站式”信访接待窗口,实行“首问负责制”“一次性告知制”,对群众诉求当场登记、分类转办。同时,搭建“线上+线下”诉求平台:线上通过“宋农政务”微信公众号开通“信访直通车”,群众可实时提交诉求、查询进度;线下在11个村(社区)设立“信访代办点”,由村干部担任“信访代办员”,为行动不便群众提供上门服务。今年以来,全镇受理信访事项13件,及时受理率100%,其中线上诉求占比38.4%,实现“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”。
\n办理提质
\n凭“依法公正”筑牢信任“压舱石”
\n“办理信访事项,既要解决问题,更要讲法治。”镇长朱杰良介绍,该镇对信访事项实行“清单化管理、闭环式办理”:对事实清楚、诉求合理的,当场启动“快速办理通道”,一般事项5个工作日内办结;对情况复杂的,明确办理期限,每周向群众反馈进度;对诉求不合理的,通过“法治宣讲+案例警示”引导理性表达。
\n监督护航
\n靠“严管问责”夯实责任“硬底盘”
\n“某村信访代办点未及时更新矛盾排查台账,责令3日内整改;某科室对信访事项办理拖延,责任人被谈话提醒……”在宋农镇每月信访工作例会上,一份《信访工作监督检查通报》摆在参会人员面前。为确保信访法治化落地,该镇成立由纪委、信访办、平安办组成的“信访监督小组”,每季度开展“信访工作体检”,重点检查矛盾排查、受理流程、办理结果等环节。
\n此外,该镇建立“信访回访”机制,对办结事项100%回访,了解群众满意度,对不满意的启动“重新核查程序”直至问题彻底解决。今年以来,开展监督检查6次,整改问题8个,对2名工作不力的村干部进行谈话提醒,推动信访责任从“被动落实”转向“主动担当”。
\n秩序维护
\n用“刚柔并济”守护法治“生命线”
\n为引导依法信访,该镇开展“法治信访进乡村”活动,通过院坝会、宣讲会、短视频等方式,宣传法律法规,发放“依法信访倡议书”2000余份,转发“违法信访案例”短视频10余个,让“信访须依法、违法必追责”理念深入人心。今年以来,依法处理违法信访行为2起,均通过“教育+调解”解决,未发生极端信访事件。通过“源头防控、规范受理、依法办理、严格监督、维护秩序”全流程法治体系,让信访工作既“有力度”又“有温度”。1-8月,全镇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2%,群众对信访工作满意度达98%以上,实现“矛盾减少、信访下降、群众满意”目标,用法治“底色”绘就和谐“画卷”。
\n“以前遇到问题不知道找哪里,现在知道找信访办,而且能依法解决。”听到群众这番话,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,目前,信访法治化已取得实效,当群众相信“依法信访能解决问题”,当干部习惯“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”,信访工作就真正成为党和群众的“连心桥”。
\n重庆法治报通讯员 肖建锋
\n原标题:秀山县宋农镇用法治“刻度”量出信访“温度”配资信息与市场分析平台
博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